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又一数字强省发力!山东能实现数字经济“弯道超车”吗?
2022-08-16|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新老产业同步“赋智”,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互融互补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和2021年的重要进展成效,评估了2021年全国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对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进行了展望。


《报告》公布了我国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前十名的省区市,分别是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和四川。其中山东省位列全国第六,与去年的排名相比上升一位,继续稳居国内数字经济第一梯队。截至目前,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突破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3%。与数字化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浙江,以及在制造业领域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的江苏等省份类似,山东也凭借着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发展之路,一个新的数字强省正逐渐崛起。


近年来,山东加快融入数字化时代趋势,主动拥抱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出台《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后,山东于2021年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编制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评定了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与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瞄准优秀产业集群倾斜政策、注入资金,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活集聚效应,让数字经济释放更大效能。


截至2022年6月,山东境内注册的数字经济四大核心产业存续企业超过21万家,2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69个省级“优秀”“重点”的项目资源和数以万件计的专利著作从这些企业中涌现,为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山东省2022年数字经济“重点突破”行动方案》的规划,今年是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突破”年,山东16个市和136个县(市、区)还将培育“百”余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扶强“千”余家数字经济龙头带动企业,推动“万”余个数字经济项目签约、落地。



从山东省内各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度数据来分析,济南和青岛两大城市的领跑优势十分显著。两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度之所以能拔得头筹,具体来说,是吃到了产业底子好、集聚高的福利。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达的济南早在2011年便获得了“中国软件名城”称号,还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这些荣誉称号是济南数字经济发展实力的外化表现,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着眼高端、着力创新成为济南积极培育新动能,扩大数字经济规模的关键词。济南通过建成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施集成电路突破计划、推进量子通信“齐鲁干线”、统筹超导量子技术处理器项目建设等做法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2021年,济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规模总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占GDP的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居全省第一。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制造两大优势产业交汇格局已在济南形成。


传统产业比济南更强势的青岛选择将数字化发展重点放在制造业应用场景的赋能升级上。在联合国划分的41个工业门类中,青岛拥有其中39个。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场主体总量排名第5位,其中九成以上是民营中小企业。2021年,青岛的“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5099家,其中9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获评重点“小巨人”企业,190家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自2015年起,青岛便着手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2019年又正式提出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一系列的“行动方案”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和保障措施,脚步扎实地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强势跃进。截至2021年底,青岛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0家,3561家青岛企业被“工赋”,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10亿元。入选工信部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示范,塑造出以平台赋能百业改造、以数据增益千企升级的“青岛样板”。


通过对济南和青岛这两个山东省数字经济“领头羊”发展经历的盘点可以发现数字化水平和地方产业经济的关联度十分紧密,“产业强则数字经济强”。发展数字经济,聚焦核心产业是基础和关键。政策支持、环境优化、聚力创新,落脚点在于培育有创新力的企业,以创新成果作为企业发展之基,进而辐射赋能传统产业。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仅需要能把消费、生产、服务过程中所创造的数据变成生产要素,培育提供新服务、新应用的新产业,还需要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倒逼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山东加快数字产业化,着力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推动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走强,集聚、辐射、示范效应不断彰显,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山东加快产业数字化,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培育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数字化升级,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插上翅膀,注入活力。新产业大量涌现,“老”产业焕发数字改革新颜,让山东数字经济在更坚实的发展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水平,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融互补的良性循环,这无疑值得不少数字经济后发省区市学习。


根据大众日报、潍坊日报等综合整理

上一篇:招商线索速递 | 半导体产业链精准招商报告
下一篇:产经前线 丨 科技部加快人工智能场景创新;杭州市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上海市推动培育5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
又一数字强省发力!山东能实现数字经济“弯道超车”吗?
2022-08-16 | 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数字经济 数字山东 数字中国
新老产业同步“赋智”,实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互融互补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总结了党的十九大以来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和2021年的重要进展成效,评估了2021年全国各地区数字化发展水平,并对2022年数字中国建设进行了展望。


《报告》公布了我国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前十名的省区市,分别是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和四川。其中山东省位列全国第六,与去年的排名相比上升一位,继续稳居国内数字经济第一梯队。截至目前,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三,突破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3%。与数字化改革取得较大成效的浙江,以及在制造业领域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的江苏等省份类似,山东也凭借着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数字化发展之路,一个新的数字强省正逐渐崛起。


近年来,山东加快融入数字化时代趋势,主动拥抱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在出台《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后,山东于2021年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编制了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评定了省级数字经济园区与省级工业互联网园区,瞄准优秀产业集群倾斜政策、注入资金,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激活集聚效应,让数字经济释放更大效能。


截至2022年6月,山东境内注册的数字经济四大核心产业存续企业超过21万家,2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69个省级“优秀”“重点”的项目资源和数以万件计的专利著作从这些企业中涌现,为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山东省2022年数字经济“重点突破”行动方案》的规划,今年是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重点突破”年,山东16个市和136个县(市、区)还将培育“百”余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扶强“千”余家数字经济龙头带动企业,推动“万”余个数字经济项目签约、落地。



从山东省内各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度数据来分析,济南和青岛两大城市的领跑优势十分显著。两地的数字经济发展活跃度之所以能拔得头筹,具体来说,是吃到了产业底子好、集聚高的福利。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达的济南早在2011年便获得了“中国软件名城”称号,还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区叠加”的城市。这些荣誉称号是济南数字经济发展实力的外化表现,也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底气所在。


近年来,着眼高端、着力创新成为济南积极培育新动能,扩大数字经济规模的关键词。济南通过建成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实施集成电路突破计划、推进量子通信“齐鲁干线”、统筹超导量子技术处理器项目建设等做法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2021年,济南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规模总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位居全省首位,占GDP的比重达到4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居全省第一。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制造两大优势产业交汇格局已在济南形成。


传统产业比济南更强势的青岛选择将数字化发展重点放在制造业应用场景的赋能升级上。在联合国划分的41个工业门类中,青岛拥有其中39个。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青岛市场主体总量排名第5位,其中九成以上是民营中小企业。2021年,青岛的“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5099家,其中9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家获评重点“小巨人”企业,190家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自2015年起,青岛便着手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2019年又正式提出建设“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以一系列的“行动方案”明确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路径和保障措施,脚步扎实地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强势跃进。截至2021年底,青岛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100家,3561家青岛企业被“工赋”,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10亿元。入选工信部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园区试点示范,塑造出以平台赋能百业改造、以数据增益千企升级的“青岛样板”。


通过对济南和青岛这两个山东省数字经济“领头羊”发展经历的盘点可以发现数字化水平和地方产业经济的关联度十分紧密,“产业强则数字经济强”。发展数字经济,聚焦核心产业是基础和关键。政策支持、环境优化、聚力创新,落脚点在于培育有创新力的企业,以创新成果作为企业发展之基,进而辐射赋能传统产业。


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仅需要能把消费、生产、服务过程中所创造的数据变成生产要素,培育提供新服务、新应用的新产业,还需要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倒逼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一方面,山东加快数字产业化,着力培育数字产业新业态,推动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持续走强,集聚、辐射、示范效应不断彰显,已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山东加快产业数字化,发挥数字技术的放大、叠加、培育作用,推动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数字化升级,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为传统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插上翅膀,注入活力。新产业大量涌现,“老”产业焕发数字改革新颜,让山东数字经济在更坚实的发展基础上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水平,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互融互补的良性循环,这无疑值得不少数字经济后发省区市学习。


根据大众日报、潍坊日报等综合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