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杭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是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全城创新创业体系,建成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范例的战略选择。
杭州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项目投资落地,以数字化改革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产业引领,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杭州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8109亿元,增长8.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GDP两年平均增长6.2%,高于全国1.1、全省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8:30.3:67.9,二产比重自2011年以来首次提高,杭州的“硬”实力得到增强。 数字经济保持引领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12.4%,占GDP比重27.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物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2.1%和26.9%,均大幅高于GDP增速。文化产业积蓄势能,实现增加值2586亿元,同比增长8.7%。 工业经济焕发动力 大力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十三五”以来首次高于GDP增速。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100亿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7.1%,比2019年提高2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高端制造势头良好,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趋于稳健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医药研发外包等高端服务业: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2287亿元,同比增长8.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产业布局,激活资源要素 “一核”:由上城、拱墅、西湖、滨江组成的核心城区,成为“大杭州”的强劲极核; “九星”:由紧密联动型的萧山、余杭、临平,融核提升型的钱塘、富阳、临安,生态赋能型的桐庐、淳安、建德组成“九大星城”; “双网融合”:打造天地一体、人机交互、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万物智联网和都市可达、全市快联、多心加密、组团互通的综合交通网; “三江绿楔”: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轴线,串联山水资源、加快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水系、山体、绿地等,在多中心、多组团、多节点之间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安全屏障。 涉及区域优化调整的城区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 新的上城区大大拓宽发展空间,使得拥江布局得以最大限度整体推进。今年1-2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9.0亿元,增量22.4亿元,均居杭州第一,增幅21.1%,列全市第三,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一。 新的拱墅区抓区域优化融合,提出大武林商圈概念,形成“核心圈、拓展圈、辐射圈”的三圈发展体系,带动杭州乃至全省商贸业发展。 新的余杭区不仅继续坐稳浙江GDP第一区的位置,还大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5年内要建100所学校,集聚15个场馆的新一代城市公共中心拔节生长。 临平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定位是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天然桥头堡,去年全省首批未来工厂临平占四分之一,加速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 钱塘区由功能区蜕变行政区,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了明确的管理权限,重点规划省级生态海岸带和东部湾新城、江海之城,力图推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升级。 杭州空间层面的规划,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杭州共有17个开发区(园区),其中有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今年3月,杭州启动高新区“一区多园”战略部署,让先进制造大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从滨江到萧山落地,形成“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全链条的先进制造集群生态,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政策。 通过“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激活杭州各个强区、大区的资源要素,实现空间生产与分配的平衡,提升区域协同发展速度,增强杭州作为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杭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布局: 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加快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00家;深入实施“全球英才杭聚”等人才工程;完成“尖峰”“尖兵”“领雁”“领航”研发攻关项目100项以上; 培育和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万亿产业、千亿企业、百亿项目;打造2万亿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深化浙商回归、杭商回家工程,新引进回归项目60个;围绕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夜间经济、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流量经济;实现为企业减负1000亿元以上的目标。 面对下一个五年,杭州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硬核实力,抢占布局未来产业赛道主动权,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字贸易链条,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和数据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高地。 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轮驱动”持续发力下,杭州大力推动产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注入硬核力量。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杭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是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全城创新创业体系,建成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范例的战略选择。
杭州大力支持创新创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产业项目投资落地,以数字化改革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产业引领,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杭州产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8109亿元,增长8.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GDP两年平均增长6.2%,高于全国1.1、全省0.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1.8:30.3:67.9,二产比重自2011年以来首次提高,杭州的“硬”实力得到增强。 数字经济保持引领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4905亿元、增长11.5%,两年平均增长12.4%,占GDP比重27.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物联网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2%、12.1%和26.9%,均大幅高于GDP增速。文化产业积蓄势能,实现增加值2586亿元,同比增长8.7%。 工业经济焕发动力 大力推进新制造业计划,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十三五”以来首次高于GDP增速。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4100亿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7.1%,比2019年提高2个百分点,为2015年以来最高增速。高端制造势头良好,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高于规上工业增速5.8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趋于稳健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医药研发外包等高端服务业: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12287亿元,同比增长8.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 产业布局,激活资源要素 “一核”:由上城、拱墅、西湖、滨江组成的核心城区,成为“大杭州”的强劲极核; “九星”:由紧密联动型的萧山、余杭、临平,融核提升型的钱塘、富阳、临安,生态赋能型的桐庐、淳安、建德组成“九大星城”; “双网融合”:打造天地一体、人机交互、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万物智联网和都市可达、全市快联、多心加密、组团互通的综合交通网; “三江绿楔”: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轴线,串联山水资源、加快生态修复,利用自然水系、山体、绿地等,在多中心、多组团、多节点之间形成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安全屏障。 涉及区域优化调整的城区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 新的上城区大大拓宽发展空间,使得拥江布局得以最大限度整体推进。今年1-2月,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29.0亿元,增量22.4亿元,均居杭州第一,增幅21.1%,列全市第三,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一。 新的拱墅区抓区域优化融合,提出大武林商圈概念,形成“核心圈、拓展圈、辐射圈”的三圈发展体系,带动杭州乃至全省商贸业发展。 新的余杭区不仅继续坐稳浙江GDP第一区的位置,还大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5年内要建100所学校,集聚15个场馆的新一代城市公共中心拔节生长。 临平区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定位是杭州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天然桥头堡,去年全省首批未来工厂临平占四分之一,加速推动“制造”向“智造”转变。 钱塘区由功能区蜕变行政区,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了明确的管理权限,重点规划省级生态海岸带和东部湾新城、江海之城,力图推动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升级。 杭州空间层面的规划,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杭州共有17个开发区(园区),其中有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今年3月,杭州启动高新区“一区多园”战略部署,让先进制造大项目、产业链关键制造环节,从滨江到萧山落地,形成“研发总部+合作园核心制造+周边配套制造”全链条的先进制造集群生态,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政策。 通过“一区多园”的产业发展模式,能够有效激活杭州各个强区、大区的资源要素,实现空间生产与分配的平衡,提升区域协同发展速度,增强杭州作为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功能。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杭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与布局: 全力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加快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发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00家;深入实施“全球英才杭聚”等人才工程;完成“尖峰”“尖兵”“领雁”“领航”研发攻关项目100项以上; 培育和形成一批世界领先的万亿产业、千亿企业、百亿项目;打造2万亿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5%以上;深化浙商回归、杭商回家工程,新引进回归项目60个;围绕打造新型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夜间经济、首发经济、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流量经济;实现为企业减负1000亿元以上的目标。 面对下一个五年,杭州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全面提升数字经济硬核实力,抢占布局未来产业赛道主动权,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构建数字贸易链条,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和数据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高地。 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轮驱动”持续发力下,杭州大力推动产业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持续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构建全新的现代产业体系注入硬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