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2022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
蓝皮书分析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将延续复苏走势,但复苏面临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考虑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2020—2022年三年平均增长5.2%,略高于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 《2022经济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指出,2021年中国经济新动能增长速度非常的强劲,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制造这些领域,它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在加快。在疫情的背景下无接触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全球都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蓝皮书预测,到2025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总值预计将超过GDP的50%,届时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 蓝皮书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数字经济产出从2016年的22.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0.3%上升到38.6%,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8.5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2%,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4%提升至10.0%,较“十三五”时期提升明显。据此,2021年至2025年,将GDP设定为年均5%的增长速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需要从7.8%提高到10.0%,年增长率要达到11.57%,是GDP增长速度的2.3倍(“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1.2倍)。 如果数字产业化的增长速度能达到上述目标,同时将产业数字化设定为与“十四五”时期数字产业化增速同样的年增长率,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总值预计将超过GDP的50%,届时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 蓝皮书指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数字产业发展,中国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具备突出的有利条件。 一是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数字消费市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拥有9.89亿的网民人数和70.4%的互联网普及率。2019年,中国的网上零售额渗透率达到26%,是发达国家的2.4倍,而智能手机的用户移动支付渗透率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2.8倍,高达81%。如此大规模用户,使数字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就能同时获得规模经济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优势。 二是中国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全国5G基站建设规模在2020年已近16万个,在50个城市正式开启大规模商用,行业创新应用超过5000个。截至2021年3月,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65亿个,同比增长4.5%,比上年末净增1856万个。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能够建立广泛的人—人、人—物、物—物连接,高质量的数字化传输能力将催生更丰富的内容在网络空间进行传递。 三是中国已出现许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数字企业。入围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7家是互联网公司,其中有4家来自中国。截至2021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共同评选出全球90家“工业4.0时代的灯塔工厂”企业,这些企业代表了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能力、智能技术研发与投资能力、数字化转型能力,其中有31家企业来自中国,这其中将会有若干企业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全球数字产业的头部企业,带动中国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快速发展。 蓝皮书建议,2022年,应适度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做好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保持一定支出强度,更加注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冲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稳量降负,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实体经济平均融资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利息负担,有效应对成本推升型通胀。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快破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强化城镇就业扩容提质;努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注重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竞争等方面政策协调,既要防止相互掣肘,也要避免政策叠加共振。 蓝皮书认为,2022年经济工作应抓好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有效应对成本推升型通胀;二是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切实增强产业体系稳定性和韧性;四是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五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着力绘就共同富裕的民生底色;六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七是加快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八是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九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2月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举行2022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
蓝皮书分析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将延续复苏走势,但复苏面临不确定性。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8.0%,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长5.1%。考虑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预计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5.3%左右,2020—2022年三年平均增长5.2%,略高于2020—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 《2022经济蓝皮书》副主编、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指出,2021年中国经济新动能增长速度非常的强劲,特别是在数字经济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制造这些领域,它表明中国的产业升级在加快。在疫情的背景下无接触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在全球都是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蓝皮书预测,到2025年中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总值预计将超过GDP的50%,届时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 蓝皮书显示,“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数字经济产出从2016年的22.6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从30.3%上升到38.6%,增速明显高于同期名义GDP增速约8.5个百分点。其中,2020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2%,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7.4%。 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4%提升至10.0%,较“十三五”时期提升明显。据此,2021年至2025年,将GDP设定为年均5%的增长速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比重需要从7.8%提高到10.0%,年增长率要达到11.57%,是GDP增长速度的2.3倍(“十三五”时期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1.2倍)。 如果数字产业化的增长速度能达到上述目标,同时将产业数字化设定为与“十四五”时期数字产业化增速同样的年增长率,到2025年,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总值预计将超过GDP的50%,届时数字经济将成为国民经济存量的半壁江山和增量的主要贡献来源。 蓝皮书指出,“十四五”期间加快数字产业发展,中国在需求端和供给端都具备突出的有利条件。 一是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数字消费市场。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拥有9.89亿的网民人数和70.4%的互联网普及率。2019年,中国的网上零售额渗透率达到26%,是发达国家的2.4倍,而智能手机的用户移动支付渗透率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2.8倍,高达81%。如此大规模用户,使数字服务业在国内市场就能同时获得规模经济和竞争效应的双重优势。 二是中国拥有良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全国5G基站建设规模在2020年已近16万个,在50个城市正式开启大规模商用,行业创新应用超过5000个。截至2021年3月,全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量达9.65亿个,同比增长4.5%,比上年末净增1856万个。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能够建立广泛的人—人、人—物、物—物连接,高质量的数字化传输能力将催生更丰富的内容在网络空间进行传递。 三是中国已出现许多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数字企业。入围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7家是互联网公司,其中有4家来自中国。截至2021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和波士顿咨询共同评选出全球90家“工业4.0时代的灯塔工厂”企业,这些企业代表了全球领先的商业创新能力、智能技术研发与投资能力、数字化转型能力,其中有31家企业来自中国,这其中将会有若干企业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全球数字产业的头部企业,带动中国数字制造和数字服务快速发展。 蓝皮书建议,2022年,应适度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注重做好跨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继续保持一定支出强度,更加注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对冲经济增长下行压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稳量降负,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引导实体经济平均融资利率下行,降低实体经济利息负担,有效应对成本推升型通胀。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加快破除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强化城镇就业扩容提质;努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切实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注重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竞争等方面政策协调,既要防止相互掣肘,也要避免政策叠加共振。 蓝皮书认为,2022年经济工作应抓好九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做好保供稳价工作,有效应对成本推升型通胀;二是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切实增强产业体系稳定性和韧性;四是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稳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五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着力绘就共同富裕的民生底色;六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七是加快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八是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形成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格局;九是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