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国家首批六个创新试点城市,他们如何创新营商环境?
2021-09-15|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部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支持地方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更大力度利企便民。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首批六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为何选定这6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城市的市场主体数量。


截至2021年6月底,北京拥有市场主体数量217万户。

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市场主体292.9万户。

截至2021年6月30日,重庆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308.24万户。

截至2020年8月底,杭州市共有市场主体135.7万户。

截至2021年6月底,广州实有市场主体288.92万户。

截至2020年底,深圳商事主体总量达358.6万家,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这些城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采取了哪些举措,未来又设定了哪些目标?


北京: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为契机,推动企业融资“扩面增量”


2021年以来,北京首次发布投资领域审批事项清单,共包括175个投资审批事项,今后清单之外无审批。建立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推出277项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小微企业帮扶“新6条”措施,围绕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精准助企等方面,出台21项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的实施细则。开展《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评估,八成以上受访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开展政策法规文件“大体检”,梳理评估449件“红头文件”,废止了42件。


近日北京印发全国首个营商环境五年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4+5”的目标体系:“1”是全面建成与首都功能发展需求相一致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4”是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北京诚信”四大品牌;“5”是实施市场、法治、投资贸易、政务服务、人文五大环境领跑战略。


上海:“一网通办”从“精准推送”转向“精准兑现”


2021年,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5方面提出31项任务,共207条举措,将实现政务服务95%以上可网办。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51条新“浦东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13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首批423项行政执法权赋予街镇。发布“一网通办”改革三年工作方案,并为老年人推出专版,实际网办比例已经超过70%,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减少62%。启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实施新一批环评改革政策,特定项目审批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启用上海市留学人员之家。



上海接下来将深入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在上海范围内对25个试点行业全面实施改革,并将更多事项纳入改革范围。“一网通办”将由“精准推送”向“精准兑现”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好用”向“爱用”转变。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扎实推动营商环境4.0版方案和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工作方案落地,最大限度增强改革综合效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重庆:探索“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


2021年来,重庆出台并施行《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案3.0版。出台涉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办法,发布全国首个网络社区团购合规经营指南。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取消6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自贸试验区额外试点取消14项,将1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自贸试验区额外试点15项。试点探索“交地即交证”审批服务模式,供地项目最快一个工作日交地交证。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所得税(预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1个税种合并申报,率先实现留抵退税全流程电子化。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开通运行全国首批省级知识产权综合业务窗口——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实现专利、商标业务 “一窗通办”,获批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首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尝试把城市发展机会以事项化、清单化的形式推送给全社会。积极与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联合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积极推进川渝协同立法。


重庆接下来将进一步畅通市场准入,试点开展“一企一证”改革,探索“一照通”登记许可服务新模式。推广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探索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今年内实现对全市外商投资市场主体直接联系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重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杭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数字赋能


近年来,杭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流程再造,强化数字赋能,在各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就——连续两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五,2020年18项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杭州通过推出企业开办“一个环节30分钟”、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创新“互联网+监管”新模式等举措,杭州商事制度改革正走向深入;强化数字赋能,杭州精心打造的“亲清在线”数字平台,将政策在线兑付、诉求在线直达、事项在线许可、服务在线落地、绩效在线评价等五大功能落实落细。截至7月底,“亲清在线”政策兑付版块已上线政策375条,实现118亿元“红包”直达企业和员工;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杭州今年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申报功能应用率达到100%。此外,杭州还上线了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印章应用平台,融合区块链电子印章平台与开办企业业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制发区块链电子印章,实现与实体印章“同模同轨”。


为了推动全市创新创业环境升级加码,杭州从搭平台、出政策、优机制等领域出发,让创新环境更包容、更活跃。一方面,为了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杭州首创“政策性信保+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模式,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杭州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构建起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群。


杭州接下来将围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域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建立住所登记负面清单。在负面清单外,申请人只需提交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无需另行提交住所(经营场所)证明材料。试点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等。


广州: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


2018年以来,广州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1.0改革强调“简政放权”,2.0改革聚焦“指标突破”,3.0改革实施“流程再造”。4.0改革则强调与前序改革前后衔接、纵深推进,重在以“绣花功夫”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突出“新、细、活、彩”四个特点。


在国家试点方面,广州营商环境4.0改革提出,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具体来看,广州将围绕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政务服务效能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争取一批含金量大、企业和群众呼声高、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综合授权改革在广州落地,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展现出广州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做出广州示范的决心与信心。


深圳:营商环境4.0政策发布 解决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兴业问题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圳持续出台“营商环境20条”、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等文件。深圳连续出台营商环境1.0、2.0、3.0改革政策,推出500多项具体改革措施。


2021年6月18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提出26个领域共计222项改革任务,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突出问题。改革围绕构建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场体系、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生态、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夯实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基础等5大方面,打出“组合拳”。本轮改革提出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率先放宽部分领域市场准入、独立公平竞争审查等十大改革试点。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推动出台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进一步放宽科技创新、金融投资、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探索出台鼓励外商投资的前沿技术领域特别管理措施清单。针对企业提出的现有产业空间不足问题,4.0版改革提出实施产业空间直供计划,开展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建设一批质量优、价格低、品类全的优质产业空间,面向符合条件的优质成长型企业进行分割销售等系列措施。法治方面,此次4.0版提出,深圳将推进十大营商环境前瞻性立法。加快推进反不正当竞争、社会信用以及数字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十大立法,推动立法与产业创新相协调,为新经济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软实力,也是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优化营商环境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次国务院批准全国六座城市率先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便是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再“升级”,通过支持试点城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以适应新环境、满足市场主体的新需求,更大力度利企便民。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不断转型之中,从传统工业逐步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这期间,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成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加快产业转变的必要选择。各地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帮助传统产业更好发挥优势、擦亮品牌、集聚发展、节约成本,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依然存在问题,如各种准入限制、审批许可等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各类企业难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等。


针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内容,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不合理限制。破除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的隐性壁垒,对很多异地经营的企业来说算是重大利好。


在优化涉企服务方面,会议提到了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扩大部门和地方间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范围。运用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方法,固化相关改革成果,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也能真正让企业在改革进程中享受到福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营商环境好了,项目落地多了,市场活力足了,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到实处。未来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大比拼。

上一篇:融象数科荣获企业信用AAA最高等级认证
下一篇:安徽绩溪经济开发区智慧园区项目正式启动,树立数字经济增长新范式
国家首批六个创新试点城市,他们如何创新营商环境?
2021-09-15 | 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部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支持地方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更大力度利企便民。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被正式确定为国家首批六个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为何选定这6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


让我们先看看这些城市的市场主体数量。


截至2021年6月底,北京拥有市场主体数量217万户。

截至2020年底,上海共有市场主体292.9万户。

截至2021年6月30日,重庆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308.24万户。

截至2020年8月底,杭州市共有市场主体135.7万户。

截至2021年6月底,广州实有市场主体288.92万户。

截至2020年底,深圳商事主体总量达358.6万家,继续保持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这些城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采取了哪些举措,未来又设定了哪些目标?


北京:以“北京证券交易所”为契机,推动企业融资“扩面增量”


2021年以来,北京首次发布投资领域审批事项清单,共包括175个投资审批事项,今后清单之外无审批。建立企业破产和市场主体退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推出277项任务。在全国率先出台中小微企业帮扶“新6条”措施,围绕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精准助企等方面,出台21项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恢复发展的实施细则。开展《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评估,八成以上受访企业对营商环境表示满意。开展政策法规文件“大体检”,梳理评估449件“红头文件”,废止了42件。


近日北京印发全国首个营商环境五年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4+5”的目标体系:“1”是全面建成与首都功能发展需求相一致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4”是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北京诚信”四大品牌;“5”是实施市场、法治、投资贸易、政务服务、人文五大环境领跑战略。


上海:“一网通办”从“精准推送”转向“精准兑现”


2021年,上海发布优化营商环境4.0版,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等5方面提出31项任务,共207条举措,将实现政务服务95%以上可网办。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进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试点,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51条新“浦东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13项业务实现“跨省通办”。首批423项行政执法权赋予街镇。发布“一网通办”改革三年工作方案,并为老年人推出专版,实际网办比例已经超过70%,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减少62%。启动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2.0“精准滴灌”中小微企业。实施新一批环评改革政策,特定项目审批时限缩短至1个工作日。启用上海市留学人员之家。



上海接下来将深入探索“一业一证”改革,在上海范围内对25个试点行业全面实施改革,并将更多事项纳入改革范围。“一网通办”将由“精准推送”向“精准兑现”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好用”向“爱用”转变。进一步加强改革的系统集成,扎实推动营商环境4.0版方案和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的工作方案落地,最大限度增强改革综合效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重庆:探索“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


2021年来,重庆出台并施行《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重庆市社会信用条例》,发布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案3.0版。出台涉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办法,发布全国首个网络社区团购合规经营指南。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市取消68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自贸试验区额外试点取消14项,将16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改为备案管理,自贸试验区额外试点15项。试点探索“交地即交证”审批服务模式,供地项目最快一个工作日交地交证。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所得税(预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11个税种合并申报,率先实现留抵退税全流程电子化。


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开通运行全国首批省级知识产权综合业务窗口——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实现专利、商标业务 “一窗通办”,获批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首次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尝试把城市发展机会以事项化、清单化的形式推送给全社会。积极与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联合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积极推进川渝协同立法。


重庆接下来将进一步畅通市场准入,试点开展“一企一证”改革,探索“一照通”登记许可服务新模式。推广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评估指数体系,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探索建立涉外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今年内实现对全市外商投资市场主体直接联系服务全覆盖。到2025年,在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重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


杭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数字赋能


近年来,杭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流程再造,强化数字赋能,在各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攻坚,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新成就——连续两年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全国第五,2020年18项指标全部获评“全国标杆”,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杭州通过推出企业开办“一个环节30分钟”、简化个体工商户登记、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创新“互联网+监管”新模式等举措,杭州商事制度改革正走向深入;强化数字赋能,杭州精心打造的“亲清在线”数字平台,将政策在线兑付、诉求在线直达、事项在线许可、服务在线落地、绩效在线评价等五大功能落实落细。截至7月底,“亲清在线”政策兑付版块已上线政策375条,实现118亿元“红包”直达企业和员工;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杭州今年全面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主要申报功能应用率达到100%。此外,杭州还上线了全国首个区块链电子印章应用平台,融合区块链电子印章平台与开办企业业务,为新开办企业免费制发区块链电子印章,实现与实体印章“同模同轨”。


为了推动全市创新创业环境升级加码,杭州从搭平台、出政策、优机制等领域出发,让创新环境更包容、更活跃。一方面,为了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杭州首创“政策性信保+银行授信+政策风险担保”模式,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杭州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科技型初创企业培育计划,构建起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企业梯队群。


杭州接下来将围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域实行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申报承诺制,建立住所登记负面清单。在负面清单外,申请人只需提交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书,无需另行提交住所(经营场所)证明材料。试点推进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等。


广州: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


2018年以来,广州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1.0改革强调“简政放权”,2.0改革聚焦“指标突破”,3.0改革实施“流程再造”。4.0改革则强调与前序改革前后衔接、纵深推进,重在以“绣花功夫”推动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激发和保护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突出“新、细、活、彩”四个特点。


在国家试点方面,广州营商环境4.0改革提出,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具体来看,广州将围绕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政务服务效能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争取一批含金量大、企业和群众呼声高、示范带动效应强的综合授权改革在广州落地,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展现出广州为全国营商环境改革做出广州示范的决心与信心。


深圳:营商环境4.0政策发布 解决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兴业问题


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深圳持续出台“营商环境20条”、年度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要点、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行动方案等文件。深圳连续出台营商环境1.0、2.0、3.0改革政策,推出500多项具体改革措施。


2021年6月18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营商环境4.0改革政策,提出26个领域共计222项改革任务,着力解决一批制约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突出问题。改革围绕构建要素高效配置的市场体系、打造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生态、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夯实规范高效的公共服务基础等5大方面,打出“组合拳”。本轮改革提出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事登记行政确认制、率先放宽部分领域市场准入、独立公平竞争审查等十大改革试点。


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推动出台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进一步放宽科技创新、金融投资、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等领域市场准入;探索出台鼓励外商投资的前沿技术领域特别管理措施清单。针对企业提出的现有产业空间不足问题,4.0版改革提出实施产业空间直供计划,开展优质产业空间供给试点,建设一批质量优、价格低、品类全的优质产业空间,面向符合条件的优质成长型企业进行分割销售等系列措施。法治方面,此次4.0版提出,深圳将推进十大营商环境前瞻性立法。加快推进反不正当竞争、社会信用以及数字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十大立法,推动立法与产业创新相协调,为新经济产业有序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营商环境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软实力,也是影响市场主体活力、生产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优化营商环境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这次国务院批准全国六座城市率先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便是要在以往的基础上再“升级”,通过支持试点城市深化改革先行先试,以适应新环境、满足市场主体的新需求,更大力度利企便民。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不断转型之中,从传统工业逐步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在这期间,打造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成为了稳定经济的发展和加快产业转变的必要选择。各地政府部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帮助传统产业更好发挥优势、擦亮品牌、集聚发展、节约成本,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营商环境依然存在问题,如各种准入限制、审批许可等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依然存在;各类企业难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等。


针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内容,会议强调要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不合理限制。破除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的隐性壁垒,对很多异地经营的企业来说算是重大利好。


在优化涉企服务方面,会议提到了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扩大部门和地方间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范围。运用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政务的服务方法,固化相关改革成果,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也能真正让企业在改革进程中享受到福利。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至关重要。营商环境好了,项目落地多了,市场活力足了,高质量发展才能落到实处。未来的竞争,就是营商环境的大比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