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产业发展方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是长三角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要打造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
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推出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浙江省
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数字赋能持续深化
■ 2019年11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经信厅、科技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生物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力争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领域、10个以上重大创新产品、100个超亿元的优势产品。聚焦化学创新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提升生物经济“国际化、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开展药物制剂国际化能力建设,提升药品国际主流市场竞争力;开展药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打造“浙产好药”;探索设立生物经济产业基金,积极推进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生物医药板建设。
■ 2021年4月,印发《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含医药、医疗器械、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实现工业总产值2150.71亿元、营业收入2084.70亿元、利润总额373.45亿元,出口交货值544.7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6%、12.0%、21.3%和13.4%,增幅位居各行业前列。11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5家企业入选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50家医药企业在沪深股市上市,占全国同行企业总数近1/7。杭州钱塘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台州医药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园区,及杭州医药港、磐安“江南药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医药产业竞争实力、自主创新能力、龙头引领生态、数字融合水平实现新发展,构建形成生物医药标志性产业链,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医药出口制剂基地。到2025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规模进入全国各省市区前四位,建成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10个以上“新星”产业群;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5%;全省医药产业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数字赋能持续深化,产业大脑支撑有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江苏省
构建发展新格局 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
■ 201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发展意见》)。
《发展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在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等地区打造形成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研发上市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进一步完善医药创新体系,建立全国有影响的生物医药研发运营服务网络,打造接轨国际惯例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体系,构建形成高端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意见》强调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强高性能计算机在药物靶标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效早期评价、药物临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升药物研发水平和速度。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和监管模式。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数控技术改造现有制药装备,加快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等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提升制药装备智能化水平。
安徽省
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 2016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激发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医药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打造3个以上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基地,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及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形成1个以上百亿级和20个以上十亿级的医药企业集团;打造10个以上5亿级医药大品种、20个以上1亿级后备大品种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培育10个以上行业知名品牌,倾力打造10大皖药(皖产中药),唱响绿色道地品牌。
■ 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为促进医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提高产业竞争力,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实现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了《安徽省“十三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指出,促进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能力建设,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依托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协调各方资源,整合地方、行业、企业技术力量,以新体制、新机制打造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医疗器械样机试验中心等组成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体系。
《“十三五”规划》强调,围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以亳州谯城、阜阳太和、合肥高新区、巢湖、芜湖等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链配套,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医药产业领域建设一批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上海
提升产医融合创新能力 推进数字化转型
■ 为进一步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21年5月,上海市制订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要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基础,聚焦创新策源引领、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龙头企业打造,立足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政策体系,提出了29条意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若干意见》强调,提升产医融合创新能力,建立产医融合示范基地和医企对接工作机制,健全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和临床试验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结语
生物医药产业是极具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角度看,三省一市各自印发的产业规划、产业意见等政策文件,均有提及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创新发展。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发展,可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降本增效,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快速发展,构建如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推动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是当前产业经济实现放大、叠加、倍增效益的必由之路。面对新趋势,融象数科加速布局数字化服务领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依托十余年的服务经验积累,不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创新应用,以可落地执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产业发展方面,《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渗透融合,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集群。其中,生物医药是长三角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要打造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之一。
浙江、江苏、安徽、上海三省一市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推出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高地。
浙江省
集聚发展态势明显 数字赋能持续深化
■ 2019年11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经信厅、科技厅联合印发了《浙江省生物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指出,到2022年,力争生物医药规上工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细分领域、10个以上重大创新产品、100个超亿元的优势产品。聚焦化学创新药、生物技术药物、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提升生物经济“国际化、品牌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开展药物制剂国际化能力建设,提升药品国际主流市场竞争力;开展药品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打造“浙产好药”;探索设立生物经济产业基金,积极推进浙江省股权交易中心生物医药板建设。
■ 2021年4月,印发《浙江省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
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含医药、医疗器械、制药专用设备制造)实现工业总产值2150.71亿元、营业收入2084.70亿元、利润总额373.45亿元,出口交货值544.76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6%、12.0%、21.3%和13.4%,增幅位居各行业前列。11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5家企业入选省“雄鹰行动”培育企业;50家医药企业在沪深股市上市,占全国同行企业总数近1/7。杭州钱塘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绍兴滨海新区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台州医药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园区,及杭州医药港、磐安“江南药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
《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医药产业竞争实力、自主创新能力、龙头引领生态、数字融合水平实现新发展,构建形成生物医药标志性产业链,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医药出口制剂基地。到2025年,全省医药产业总产值力争达到4000亿元,规模进入全国各省市区前四位,建成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布局10个以上“新星”产业群;全省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5%;全省医药产业累计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3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个,数字赋能持续深化,产业大脑支撑有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江苏省
构建发展新格局 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
■ 201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发展意见》)。
《发展意见》指出,到2020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超6000亿元。在南京、苏州、泰州、连云港等地区打造形成千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研发上市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和医疗器械产品,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走在全国前列,培育一批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进一步完善医药创新体系,建立全国有影响的生物医药研发运营服务网络,打造接轨国际惯例的生物医药产业投融资体系,构建形成高端人才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发展意见》强调加快信息化进程,提升产业智能化发展水平。加强高性能计算机在药物靶标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效早期评价、药物临床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提升药物研发水平和速度。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医药生产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和监管模式。鼓励企业应用先进数控技术改造现有制药装备,加快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等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提升制药装备智能化水平。
安徽省
突破重大关键技术 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
■ 2016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激发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活力,加快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医药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速15%以上。打造3个以上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医药产业基地,建成10个以上国家级创新中心及创新平台,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形成1个以上百亿级和20个以上十亿级的医药企业集团;打造10个以上5亿级医药大品种、20个以上1亿级后备大品种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培育10个以上行业知名品牌,倾力打造10大皖药(皖产中药),唱响绿色道地品牌。
■ 2017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为促进医药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提高产业竞争力,激发医药产业创新活力,实现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了《安徽省“十三五”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指出,促进关键领域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发展创新能力。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能力建设,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依托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协调各方资源,整合地方、行业、企业技术力量,以新体制、新机制打造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医疗器械样机试验中心等组成的关键共性技术创新体系。
《“十三五”规划》强调,围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以亳州谯城、阜阳太和、合肥高新区、巢湖、芜湖等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和产业链配套,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医药产业领域建设一批集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上海
提升产医融合创新能力 推进数字化转型
■ 为进一步发挥生物医药产业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21年5月,上海市制订发布了《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要发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优势基础,聚焦创新策源引领、重点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龙头企业打造,立足构建“研发+临床+制造+应用”全产业链政策体系,提出了29条意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年度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若干意见》强调,提升产医融合创新能力,建立产医融合示范基地和医企对接工作机制,健全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和临床试验数字化管理平台。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结语
生物医药产业是极具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角度看,三省一市各自印发的产业规划、产业意见等政策文件,均有提及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创新发展。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发展,可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降本增效,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创新发展,利用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快速发展,构建如数字化管理、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推动产业实现数字化发展,是当前产业经济实现放大、叠加、倍增效益的必由之路。面对新趋势,融象数科加速布局数字化服务领域,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依托十余年的服务经验积累,不断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融合创新应用,以可落地执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推动传统产业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