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哪怕是2020年疫情严重,我国的经济也实现了逆势增长。当然,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各个省市的贡献是息息相关的。截止到2021年3月,国内共有地级行政区333个,县级市394个,其中还包括4个直辖市。
我国直辖市只有4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这4城固定的模式自1997年至今23年都没有被打破过,哪怕广州、深圳等地经济后来居上,不过也未获批直辖市。
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15个城市,同样已经23年没有更改过,其中包括: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和宁波。像苏州、无锡、佛山这样的城市,即使地区经济已经突破万亿,甚至远高于上述的部分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然而依然处于地级市的尴尬定位中。
那么,进入2021,究竟有哪些城市已经迈入新一线呢?每个城市的发展,又有哪些变化呢?
对于一线城市,想来大家都有共识,北上广深,毋庸置疑,不过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出现,如今又有不少城市在争夺“中国第五城”的位置了。按照《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来看,2020年国内新一线城市已经增加至15个。
按照排名来看,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武汉排名下滑了2位,但仍在新一线城市名单的头部。宁波在去年短暂离开新一线城市名单后又回到了队列之中,被它替代的是合肥。
成都、杭州、重庆、南京以及武汉这5个城市,一直被当成“中国第五城”最佳备选。相对来说成都由于每年都排在榜单第一的位置,因此也是最被看好的那一个。仔细来看,主要原因是成都的第三产业占比高,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不过虽然最近这几年成都一直排在新一线城市的首位,不过也不代表之后这一地位不会被取代。那么未来,新一线城市的关键究竟在于哪些呢?
小编认为,关键在于建设数字城市。
目前,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重点,各国城市都在积极尝试与布局。可以说,城市的下一个十年发展,关键在于数字化发展。
自2013年依赖,多部委引导下,中国数字城市试点已经超过700个,并形成硬件设施+社会治理+城市服务并重格据。根据融象数科数据统计,预计国内数字城市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超万亿,国内数字城市市场广阔。
不过,虽然目前前景广阔,我国数字城市化的生命力仍旧需要提升,具体来说,主要有下面四方面问题。
1)缺乏理性的顶层战略规划:规划缺乏前瞻性,资源浪费问题严重,脱离实际需求,用户难以感受到数字城市建设成果。
2)商业模式难以持续:重工具购买与基础层建设,轻业务运营;满足于对大数据的全景展示,但缺乏清晰商业逻辑。
3)部分政府部门仍采用各自的垂直信息系统,数据孤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大部分数据仍旧处于单向传递,尚未实现政府与群众、与企业间的双向数据流通
4)数字生态尚未成型:政府专业性、引导性不足,平台商主导地位凸显,而应用上依附角色为主,未形成高效联动的产业生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更好打造数字化城市呢?
首先应该从需求出发,设计发展目标,同时抓住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以人才为基础,形成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愿景。
其次基于城市场景设计商业模式并不断优化,打通数字化流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持续优化运营与服务。
然后需要推动数字资产在政府内外的高效、双向流动,制定规则并形成法律监管制度,建立城市大数据体系。
最后政府引导搭台、资金兜底并引导到产业间协作,鼓励企业参与投资与运营,带动数字产业的自循环式良性发展。
谁能更好建设成为数字城市,或许就是未来新一线中的领头羊。另外,关于新一线城市,你有哪些想法呢?你所在的城市是哪里呢?发展如何呢?欢迎讨论。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哪怕是2020年疫情严重,我国的经济也实现了逆势增长。当然,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这与各个省市的贡献是息息相关的。截止到2021年3月,国内共有地级行政区333个,县级市394个,其中还包括4个直辖市。
我国直辖市只有4个城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这4城固定的模式自1997年至今23年都没有被打破过,哪怕广州、深圳等地经济后来居上,不过也未获批直辖市。
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15个城市,同样已经23年没有更改过,其中包括: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和宁波。像苏州、无锡、佛山这样的城市,即使地区经济已经突破万亿,甚至远高于上述的部分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然而依然处于地级市的尴尬定位中。
那么,进入2021,究竟有哪些城市已经迈入新一线呢?每个城市的发展,又有哪些变化呢?
对于一线城市,想来大家都有共识,北上广深,毋庸置疑,不过随着“新一线城市”的出现,如今又有不少城市在争夺“中国第五城”的位置了。按照《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来看,2020年国内新一线城市已经增加至15个。
按照排名来看,分别是成都、杭州、重庆、西安、苏州、武汉、南京、天津、郑州、长沙、东莞、佛山、宁波、青岛和沈阳。
值得注意的是,受疫情影响,武汉排名下滑了2位,但仍在新一线城市名单的头部。宁波在去年短暂离开新一线城市名单后又回到了队列之中,被它替代的是合肥。
成都、杭州、重庆、南京以及武汉这5个城市,一直被当成“中国第五城”最佳备选。相对来说成都由于每年都排在榜单第一的位置,因此也是最被看好的那一个。仔细来看,主要原因是成都的第三产业占比高,是中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不过虽然最近这几年成都一直排在新一线城市的首位,不过也不代表之后这一地位不会被取代。那么未来,新一线城市的关键究竟在于哪些呢?
小编认为,关键在于建设数字城市。
目前,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重点,各国城市都在积极尝试与布局。可以说,城市的下一个十年发展,关键在于数字化发展。
自2013年依赖,多部委引导下,中国数字城市试点已经超过700个,并形成硬件设施+社会治理+城市服务并重格据。根据融象数科数据统计,预计国内数字城市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超万亿,国内数字城市市场广阔。
不过,虽然目前前景广阔,我国数字城市化的生命力仍旧需要提升,具体来说,主要有下面四方面问题。
1)缺乏理性的顶层战略规划:规划缺乏前瞻性,资源浪费问题严重,脱离实际需求,用户难以感受到数字城市建设成果。
2)商业模式难以持续:重工具购买与基础层建设,轻业务运营;满足于对大数据的全景展示,但缺乏清晰商业逻辑。
3)部分政府部门仍采用各自的垂直信息系统,数据孤岛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大部分数据仍旧处于单向传递,尚未实现政府与群众、与企业间的双向数据流通
4)数字生态尚未成型:政府专业性、引导性不足,平台商主导地位凸显,而应用上依附角色为主,未形成高效联动的产业生态。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更好打造数字化城市呢?
首先应该从需求出发,设计发展目标,同时抓住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以人才为基础,形成城市整体发展战略愿景。
其次基于城市场景设计商业模式并不断优化,打通数字化流程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持续优化运营与服务。
然后需要推动数字资产在政府内外的高效、双向流动,制定规则并形成法律监管制度,建立城市大数据体系。
最后政府引导搭台、资金兜底并引导到产业间协作,鼓励企业参与投资与运营,带动数字产业的自循环式良性发展。
谁能更好建设成为数字城市,或许就是未来新一线中的领头羊。另外,关于新一线城市,你有哪些想法呢?你所在的城市是哪里呢?发展如何呢?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