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报告观察丨聚焦长三角数字经济和城市发展新潜能
2023-04-10|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报告》基于“数字经济测度工具箱”,利用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以及官方数据,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等27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测评,并针对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特点,为长三角数字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长三角数字经济整体发展一览

长三角领先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强劲。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为27.6万亿,全国占比达34.1%,其中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28%,已累计简称5G基站超过24万个,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拾阶而上。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规模总量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8.6万亿元、10.83万亿元、12.7万亿元,通过长三角十城市(区)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长三角协同创新活力进一步被激发。

一主多辅结构辐射带动整体数字经济跃升。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引领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杭州、南京、合肥等省会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经济强市作为副中心也各自形成城市圈,在区域内部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长三角数字经济各领域发展概要

基础设施

上海、杭州、南京均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底座。其中,上海2020年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固定宽带网速领先全国,围绕国际数据港、数据交易所和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瞄准全球一流水平。杭州通过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7万个,核心城区和主要园区实现精品网络全覆盖。南京截止2021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2.2万个,主城区、郊区中心区域5G网络全覆盖,5G上下行吞吐率、终端接入成功率等全国领先。

公共服务数字化变革,助推数字经济深度融入长三角百姓生活。杭州最早提出“城市大脑”构想并付诸实践,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跨区域应用场景逐一破解城市管理难点和民生痛点,并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可推广经验。目前已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台州、温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落地,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产业发展

上海、杭州、南京等数字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牵引。其中,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人工智能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快速增长。南京则是全国第一个软件名城,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优势明显,拥有新型显示、信息通讯设备、物理网领域三个“千亿级产业”。合肥在人工智能产业、科研等领域都表现突出,成立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全国人工智能城市榜单中位列第五。

苏州、宁波、无锡等地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数字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发展。工业方面,苏州于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越深圳和上海,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大力发展高端制造、能制造,宁波先行先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无锡则建设“456”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方面,上海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诞生了一批生活服务类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值较高。农业方面,常州市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全产业、全链条覆盖应用,数字农业农村水平达70%。盐城全市新建或提升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基地103个,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百亿。


人才集聚

长三角创新环境良好,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吸引对应人才流入。上海经济体量大,瞄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和服务产业,造就了上海吸引数字人才的独特优势。南京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基于众多高校资源的求学人才流入,毕业后人才资源回流至长三角其他城市。杭州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今年计划引进35万35岁以下的大学毕业生,以数字经济人才为主,推动城市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从而产生强大裂变效应。

此外,《报告》还建议,长三角城市可以从建设泛在互联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产业化扶持力度、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优化提升数字营商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能。


上一篇:激活数据新要素丨“一图”掌握2023年浙江省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工作要点
下一篇: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领导莅临融象数科考察交流
报告观察丨聚焦长三角数字经济和城市发展新潜能
2023-04-10 | 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2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

《报告》基于“数字经济测度工具箱”,利用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以及官方数据,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等27个城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开展测评,并针对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特点,为长三角数字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长三角数字经济整体发展一览

长三角领先全国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强劲。2021年长三角地区GDP为27.6万亿,全国占比达34.1%,其中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的28%,已累计简称5G基站超过24万个,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

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拾阶而上。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规模总量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8.6万亿元、10.83万亿元、12.7万亿元,通过长三角十城市(区)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长三角协同创新活力进一步被激发。

一主多辅结构辐射带动整体数字经济跃升。上海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引领数字经济一体化发展,杭州、南京、合肥等省会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常州、宁波等经济强市作为副中心也各自形成城市圈,在区域内部辐射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长三角数字经济各领域发展概要

基础设施

上海、杭州、南京均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底座。其中,上海2020年建成“双千兆宽带第一城”,固定宽带网速领先全国,围绕国际数据港、数据交易所和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瞄准全球一流水平。杭州通过5G基站建设“一件事”集成改革,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7万个,核心城区和主要园区实现精品网络全覆盖。南京截止2021年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2.2万个,主城区、郊区中心区域5G网络全覆盖,5G上下行吞吐率、终端接入成功率等全国领先。

公共服务数字化变革,助推数字经济深度融入长三角百姓生活。杭州最早提出“城市大脑”构想并付诸实践,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跨区域应用场景逐一破解城市管理难点和民生痛点,并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提供可推广经验。目前已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台州、温州、合肥等长三角城市落地,推动城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产业发展

上海、杭州、南京等数字产业走在全国前列,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牵引。其中,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人工智能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产业快速增长。南京则是全国第一个软件名城,高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优势明显,拥有新型显示、信息通讯设备、物理网领域三个“千亿级产业”。合肥在人工智能产业、科研等领域都表现突出,成立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全国人工智能城市榜单中位列第五。

苏州、宁波、无锡等地产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数字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发展。工业方面,苏州于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越深圳和上海,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城市,上海大力发展高端制造、能制造,宁波先行先试“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无锡则建设“456”现代产业体系。服务业方面,上海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诞生了一批生活服务类数字经济头部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值较高。农业方面,常州市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全产业、全链条覆盖应用,数字农业农村水平达70%。盐城全市新建或提升建设数字农业农村基地103个,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百亿。


人才集聚

长三角创新环境良好,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壮大吸引对应人才流入。上海经济体量大,瞄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信息和服务产业,造就了上海吸引数字人才的独特优势。南京近几年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基于众多高校资源的求学人才流入,毕业后人才资源回流至长三角其他城市。杭州作为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今年计划引进35万35岁以下的大学毕业生,以数字经济人才为主,推动城市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从而产生强大裂变效应。

此外,《报告》还建议,长三角城市可以从建设泛在互联的数字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大数字产业化扶持力度、持续完善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优化提升数字营商环境等方面继续发力,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