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聚焦数字化建设,《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印发
2022-12-16|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重点发力制造业补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加强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巩固拓展与周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等内容。


同时,本次《规划纲要》还指出,要大力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新个体经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全文共提及多条数字化相关内容,现整理如下:


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释放出行消费潜力

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促进群众体育消费

发展在线健身、线上赛事等新业态。


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

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丰富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研发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

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

健全新型消费领域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提升新业态监管能力。


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

做强做优线上学习服务,推动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深入发展在线文娱,鼓励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支持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平台。

鼓励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能体育。支持便捷化线上办公、无接触交易服务等发展。


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

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间,鼓励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共享产品相关标准。

打造共享生产新动力,鼓励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充分挖掘闲置存量资源应用潜力。

鼓励制造业企业探索共享制造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顺应网络、信息等技术进步趋势,支持和引导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健康发展。


发展新个体经济

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

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规范有序发展,鼓励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创新。


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能力。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广泛、深度应用,促进“云、网、端”资源要素相互融合、智能配置。

以需求为导向,增强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服务能力。


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助力相关行业治理能力提升。

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

积极稳妥发展车联网。


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优化提升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


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引导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和应用。

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应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推进前沿新材料研发应用。

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研发,推进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世界级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

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制度规范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

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数据、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传统产业汇聚,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


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完善知识、技术、数据要素配置机制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优化现代商贸体系

提升城市商业水平,发展智慧商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格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加强县域商业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商贸流通业态融合创新,同时注意防范垄断和安全风险。



另外,本次《规划纲要》共总结10大要点


  • 展望2035年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

  • 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 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 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 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 实施宽进严管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取消准入限制

  • 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

  • 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

  • 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

  • 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及时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效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整理自新华网



上一篇:7.1万亿美元!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下一篇:领导来访 |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一行到访,聚焦数字能力、数字化升级
聚焦数字化建设,《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印发
2022-12-16 | 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产业链发展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重点发力制造业补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健全产业基础支撑体系,加强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巩固拓展与周边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等内容。


同时,本次《规划纲要》还指出,要大力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新个体经济、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全文共提及多条数字化相关内容,现整理如下:


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释放出行消费潜力

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推进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促进群众体育消费

发展在线健身、线上赛事等新业态。


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

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丰富5G网络和千兆光网应用场景。加快研发智能化产品,支持自动驾驶、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

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

健全新型消费领域技术和服务标准体系,依法规范平台经济发展,提升新业态监管能力。


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

做强做优线上学习服务,推动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按程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深入发展在线文娱,鼓励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支持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平台。

鼓励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广电、智能体育。支持便捷化线上办公、无接触交易服务等发展。


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

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间,鼓励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共享产品相关标准。

打造共享生产新动力,鼓励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充分挖掘闲置存量资源应用潜力。

鼓励制造业企业探索共享制造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顺应网络、信息等技术进步趋势,支持和引导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健康发展。


发展新个体经济

支持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经营模式,鼓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

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规范有序发展,鼓励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创新。


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运算能力。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广泛、深度应用,促进“云、网、端”资源要素相互融合、智能配置。

以需求为导向,增强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服务能力。


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

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助力相关行业治理能力提升。

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

积极稳妥发展车联网。


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适度超前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优化提升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


提高供给质量,带动需求更好实现

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前瞻性、战略性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引导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攻关。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布局,大力发展智慧交通。


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全面提升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先进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先进计算等技术创新和应用。

加快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基因技术应用服务等产业化发展。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推进前沿新材料研发应用。

促进重大装备工程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研发,推进卫星及应用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世界级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数据要素流通环境。

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制度规范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力度。

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促进数据、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在传统产业汇聚,推动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


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促进产需有机衔接

完善知识、技术、数据要素配置机制

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

优化现代商贸体系

提升城市商业水平,发展智慧商圈,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格局,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加强县域商业建设,建立完善农村商业体系。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商贸流通业态融合创新,同时注意防范垄断和安全风险。



另外,本次《规划纲要》共总结10大要点


  • 展望2035年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

  • 加强房地产市场预期引导支持居民合理自住需求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 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深入推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 适应人口老龄化进程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 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设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 实施宽进严管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取消准入限制

  • 加快传统线下业态数字化改造和转型升级

  • 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

  • 提升电网安全和智能化水平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

  • 释放出行消费潜力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配套设施建设



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主动选择,及时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效促进经济循环的关键支撑。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整理自新华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