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产业链与创新链如何有效融合?
2022-04-08|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推动创新链赋能发展,形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美国通过限制芯片、工业软件、高精度元器件等出口,对我国断供高科技产品,本质上是美国利用其产业链链主优势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打压,充分反映了产业链环节缺失、受制于人的危害,也侧面反映了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链是生产要素依据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关系和空间布局形成的关联形态,是创新成果的物质体现。创新链是一条由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试制改进等多环节形成的链式结构。产业链与创新链就像是DNA双螺旋结构,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共同演进。


当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我国产业链不稳定性风险增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链条缩短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我国部分产业链面临外迁和断链风险。


要突出国外产业链重重包围与挤压,突破口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关键是推动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要对产业的规模性、结构性、自主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诊断,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调整,实现产业链高端化。


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或节点上都可能成为创新的爆发点,衍生出一条创新链,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创新。创新链作为原始驱动力,镶嵌于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借助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实现循环。


但目前“双链”融合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在科技水平、产业标准、关键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相比美国、德国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高端制造业“缺芯少魂”问题较为显著。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承接技术转移的能力未充分发挥,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0%—15%,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创新资源布局,打造高科技创新闭环


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创新网络为主体,国内国际创新网络相互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形成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导向,以政策制度为激励,以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高科技创新闭环。


一是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对产业链的构成和产业融合载体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二是提升创新链科技供给。围绕产业链实际需求部署创新链,对产业上下游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完善技术创新链条。搭建企业和创新载体对接平台,精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创新链条向前端移动,以创新优势引导产业资源集聚。


三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制度,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提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能级。


四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深化合作国家、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吸引顶尖创新资源在我国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拓展产业链和创新链网络。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形成高科技产业链,扩大关键环节的产能供应,提高产业链、创新链的价值能级。


浙江:增强创新源头供给


浙江省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3月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强化企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主体作用、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等九大方面着力推动两链融合。


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创新源头供给。浙江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传统优势,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高校院所长期以来形成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都从中受益。要靠重量级的平台和优质的生态培育、吸引、储备高水平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动能。


近年来浙江持续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当前正集中力量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甬江、环大罗山、G60(浙江段)等科创走廊联动发展,覆盖三大科创高地的10大省实验室布局加速形成。这种有引领、有融通、有联动的创新空间格局,将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搭建服务链、金融链、政策链、人才链、生态链等构成的结构体系,让各链条、各环节互动联动,真正运转起来,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形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学习时报

上一篇:《浙江高质量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数字赋能,共建现代产业体系
下一篇:码住!浙江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图谱来了(下)
产业链与创新链如何有效融合?
2022-04-08 | 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推动创新链赋能发展,形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美国通过限制芯片、工业软件、高精度元器件等出口,对我国断供高科技产品,本质上是美国利用其产业链链主优势对我国高科技产业进行打压,充分反映了产业链环节缺失、受制于人的危害,也侧面反映了创新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推进基础产业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产业链是生产要素依据生产过程的上下游关系和空间布局形成的关联形态,是创新成果的物质体现。创新链是一条由基础研究、应用开发、试制改进等多环节形成的链式结构。产业链与创新链就像是DNA双螺旋结构,相互依存、彼此融合、共同演进。


当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我国产业链不稳定性风险增大。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区域化、链条缩短的趋势进一步加强,我国部分产业链面临外迁和断链风险。


要突出国外产业链重重包围与挤压,突破口就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关键是推动产业迈上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要对产业的规模性、结构性、自主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诊断,在此基础上推动产业调整,实现产业链高端化。


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或节点上都可能成为创新的爆发点,衍生出一条创新链,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创新。创新链作为原始驱动力,镶嵌于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借助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实现循环。


但目前“双链”融合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我国制造业在科技水平、产业标准、关键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相比美国、德国等国家仍有较大差距,高端制造业“缺芯少魂”问题较为显著。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承接技术转移的能力未充分发挥,我国每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约为10%—15%,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科技资源优势没有完全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加快创新资源布局,打造高科技创新闭环


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创新网络为主体,国内国际创新网络相互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形成以政府宏观调控为导向,以政策制度为激励,以大学、科研院所、科技金融服务机构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高科技创新闭环。


一是完善产业链生态体系。以“补链、强链、延链”为重点,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对产业链的构成和产业融合载体分布情况进行梳理,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上下游集聚。


二是提升创新链科技供给。围绕产业链实际需求部署创新链,对产业上下游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完善技术创新链条。搭建企业和创新载体对接平台,精准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创新链条向前端移动,以创新优势引导产业资源集聚。


三是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制度,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提升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的能级。


四是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深化合作国家、地区的产学研合作,吸引顶尖创新资源在我国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拓展产业链和创新链网络。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加快形成高科技产业链,扩大关键环节的产能供应,提高产业链、创新链的价值能级。


浙江:增强创新源头供给


浙江省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3月发布了《关于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从强化企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主体作用、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等九大方面着力推动两链融合。


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创新源头供给。浙江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传统优势,不少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高校院所长期以来形成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都从中受益。要靠重量级的平台和优质的生态培育、吸引、储备高水平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创新动能。


近年来浙江持续提升创新平台能级,当前正集中力量推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甬江、环大罗山、G60(浙江段)等科创走廊联动发展,覆盖三大科创高地的10大省实验室布局加速形成。这种有引领、有融通、有联动的创新空间格局,将为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搭建服务链、金融链、政策链、人才链、生态链等构成的结构体系,让各链条、各环节互动联动,真正运转起来,提升产业链整体价值,形成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学习时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