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讯详情
《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2025年力争产业增加值3000亿元以上
2022-02-15|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0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杭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是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城创新创业体系,加快建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范例的战略选择。


到2025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培育、人才队伍、产业创新生态等等取得重大突破,重要指标倍增提升,高新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产业聚集效应和空间结构显著优化,形成与“重要窗口”定位相匹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一流、长三角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3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0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


——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新体系。人工智能、5G、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生物技术与精准医疗、新材料等产业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引领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深入建设杭州国家创新自主示范区,大力推进杭州高新区(滨江)和萧山临江高新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推进上城、拱墅、余杭、萧山、富阳、青山湖、建德等省级高新区建设,建成一批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特色产业创新高地,进一步增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全面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4.0%以上;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0000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000件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0件以上。


——创新主体培育倍增提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每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支持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000家以上。


——产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以城区重构、创新变革为核心动力,推进国家、省级高新园区、“双创”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0个以上;设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杭州创新基金,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优做强市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政策性担保,建设面向创新高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300家以上,集聚社会化科技投资基金500亿元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政策性保障。


——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提高。实施全球英才杭聚工程及高峰人才引育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计划等,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35万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数达到185人以上,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0个,建成有效支撑“互联网+”、生命健康等科创高地建设的一流人才队伍。

上一篇:浙江:以数字化改革推进共富实践
下一篇:融象数科参编国家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推动大数据产业标准化进程
《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2025年力争产业增加值3000亿元以上
2022-02-15 | 信息来源:融象数科
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0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


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杭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是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城创新创业体系,加快建成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践范例的战略选择。


到2025年,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主体培育、人才队伍、产业创新生态等等取得重大突破,重要指标倍增提升,高新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产业聚集效应和空间结构显著优化,形成与“重要窗口”定位相匹配、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全国一流、长三角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基地。


——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25年,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 3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7000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2000亿元。


——产业新体系加快形成。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加快形成以数字经济为引领、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新体系。人工智能、5G、先进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生物技术与精准医疗、新材料等产业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地位显著增强,引领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


——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深入建设杭州国家创新自主示范区,大力推进杭州高新区(滨江)和萧山临江高新区两个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推进上城、拱墅、余杭、萧山、富阳、青山湖、建德等省级高新区建设,建成一批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特色产业创新高地,进一步增强杭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全面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在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4.0%以上;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0000件以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000件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0件以上。


——创新主体培育倍增提升。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每年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支持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累计建成省级企业研发机构3000家以上。


——产业创新生态持续优化。以城区重构、创新变革为核心动力,推进国家、省级高新园区、“双创”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0个以上;设立总规模为1000亿元的杭州创新基金,引领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做优做强市创投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政策性担保,建设面向创新高地、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基金300家以上,集聚社会化科技投资基金500亿元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政策性保障。


——创新人才集聚效应不断提高。实施全球英才杭聚工程及高峰人才引育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计划等,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35万人,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数达到185人以上,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00个,建成有效支撑“互联网+”、生命健康等科创高地建设的一流人才队伍。

上一篇 下一篇